我們常以為老化是一點一滴累積的過程,皺紋慢慢加深、體力逐漸下滑。但最新刊登在《Nature Aging》的研究卻指出:老化並非穩定前進,而是在某些年齡「急轉直下」,就像走到懸崖邊,身體突然發生大規模的變化。
這項由史丹福大學帶領的研究,追蹤了 108 位年齡介於 25 到 75 歲的志願者,長達七年之久。研究團隊蒐集超過 5,400 份血液、糞便、皮膚與口腔等樣本,分析 13 萬種以上的分子與微生物,繪製出一張前所未有的「多體學」老化地圖。結果顯示,人體有兩個最明顯的「加速老化」時間點:大約在 44 歲,以及 60 歲。

第一個急轉點發生在 40 多歲。 研究發現,與心血管健康、脂肪代謝,以及酒精與咖啡因分解相關的指標在此時大幅波動。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不少人一過 40,就覺得「酒量不如從前」,或是喝咖啡更容易心悸,同時腰間贅肉也悄悄冒出來。這不單純是女性荷爾蒙的影響,男性也同樣經歷了這波「身體大搬風」。專家推測,長年累積的壓力、熬夜和不良飲食習慣,可能加速了這段時期的變化。
第二個急轉點則落在 60 歲。 這個階段,免疫系統的調控能力急速下降,抵抗力明顯走弱。同時,腎功能與碳水化合物代謝也開始衰退,使糖尿病與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大幅上升。換句話說,這不只是變老的速度加快,而是身體多個系統幾乎同時「熄火」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研究把男女分開分析,結果同樣出現相同的年齡斷點。這代表,這種非線性的老化現象並非只有女性更年期的專利,而是人類普遍的生理軌跡。
那該怎麼辦?研究團隊也強調,這些變化並不是突然冒出來的,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。想延緩「衰老斷崖」,就必須提早佈局。規律睡眠能幫助身體修復,重量與阻力訓練則能維持肌肉量、避免代謝下滑。飲食上,少碰酒精和咖啡因,多攝取優質蛋白質、不飽和脂肪酸與適量碳水化合物,才是穩健的保養之道。到了中老年,更別忽略定期檢查腎功能、血糖與血脂,提早掌握趨勢,才能避免真的掉入健康的深谷。
這項研究提醒我們:老化不是緩慢下坡,而是有兩個關鍵轉折。44 歲與 60 歲,分別是外貌與代謝、免疫與器官功能的分水嶺。如果能在這些轉折點之前做好準備,就有機會在生命的彎道穩住方向盤,老得慢一點,也活得更有品質。
感謝東森新聞記者 呂心喻 採訪 莊其穆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