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荷爾蒙補充療法(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, HRT),主要用於緩解更年期婦女因雌激素下降所引起的面潮熱、盜汗、失眠、情緒低落。除了改善生活品質外,賀爾蒙補充也被證實對骨質疏鬆、心血管功能及代謝健康有潛在的保護作用。
然而,在公共衛生與醫療保險制度中,賀爾蒙補充治療的「成本效益」始終是政策與臨床決策的重要考量。
本文綜合多篇學術研究與經濟評估模型,探討補充賀爾蒙是否具有成本效益(Cost-effectiveness)。用大家容易懂的語詞就是: 「補充賀爾蒙是否有節能省電的效果?」
一、整體結論概述
一篇系統性回顧指出,所有針對該年齡層的經濟分析中,
其成本效益均低於各國醫療體系設定的「願付門檻」(willingness-to-pay threshold),代表其以相對低成本即能帶來顯著的生活品質提升與健康收益。
以美國為例,對 50 歲女性進行的模型分析顯示,每獲得一單位「品質校正生命年」(QALY)的額外花費僅約744 至 2,803 美元,若為已切除子宮者則僅需 263 至 295 美元,顯示治療的經濟效率極高。
另一篇針對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的研究也指出,50 歲女性若持續治療 5 至 30 年,平均可獲得約 1.49 健康人年(QALYs) 的健康增益,對應的總成本僅約 2,438 美元,屬於極具成本效益。
英國的研究也指出: 即便僅改善輕度更年期症狀,賀爾蒙補充仍被認為符合國家健康研究院(NICE)的成本效益標準。日本的研究亦指出,雌二醇與雙去氧孕酮聯合治療不僅能提升健康人年(QALYs) ,還可在整體醫療支出上產生淨節省 (net savings),顯示亞洲地區的成本結構下同樣具經濟合理性。
二、影響成本效益的關鍵因素
雖然整體趨勢顯示 HRT 具備良好的成本效益,但其效果仍受多重因素影響:
1. 治療起始時間
HRT 的啟用時機是最關鍵變數之一。研究指出,若於停經初期(50 歲左右)開始,健康收益顯著;若延至 65 歲以上才開始,QALY 增益降至僅約 0.11,成本效益比上升至每 QALY 約 27,953 美元,甚至在前 9 年內可能出現短期負收益。這反映出「時間窗口假說」(Timing Hypothesis,指出越早補充賀爾蒙越能最大化益處。
2. 症狀嚴重度
更年期症狀的嚴重程度與成本效益呈正相關。英國研究指出,症狀嚴重度是決定成本效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,症狀愈明顯,賀爾蒙補充的經濟價值愈高,因為可在短期內顯著改善生活品質與工作生產力。
3. 風險與副作用模型
多數早期的成本效益分析未全面納入 HRT 可能增加的風險,如乳癌、心血管疾病、中風與靜脈栓塞等。
近年的模型已嘗試整合這些不良事件,發現若風險控制得當(例如使用低劑量或經皮途徑),整體成本效益仍維持在正值。這說明風險管理策略對經濟性評估至關重要。
三、政策與臨床啟示
對個體而言,HRT 不僅改善身體症狀,更提升心理與社會層面的幸福感。若考慮到因失眠、情緒障礙與骨折等造成的醫療支出與生產力損失,賀爾蒙補充的長期經濟效益更為顯著。
四、總結
整體而言,荷爾蒙替代療法在適當的年齡與適應症下,具有明顯的成本效益。也就是說: 補充荷爾蒙,反而可以減少一輩子的整體醫療花費。由於多數女性女性認為補充賀爾蒙,會比較花錢。但是看完本文之後,就可以知道,賀爾蒙補充不但不會增加花費,反而可以減少日後醫療花費,以長期而言,反而是省錢的。
因此補充賀爾蒙,可以「節能省電」。
參考文獻
1. Marjoribanks J, et al.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7;3:CD004143.
2. Salpeter SR et al. Am J Med 2009;122(1):42–52.
3. Stevenson JC, et al. Climacteric 2021;24(5):501–509.
4. Yamamoto Y, et al Climacteric 2023;26(1):78–86.
5. Lobo RA. Nat Rev Endocrinol 2017;13(4):220–231.
6. Griffiths A, et al. BMC Health Serv Res 2017;17(1):597.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