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• 基本介紹
泌尿道感染(Urinary Tract Infection, UTI)是女性最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,大約70%的女性會在一生中至少經歷尿道感染。由於女性尿道較短且鄰近陰道與肛門,容易使細菌(特別是大腸桿菌 Escherichia coli)經尿道上行至膀胱,引起膀胱炎或上行至腎臟形成腎盂腎炎。大腸桿菌占80% 的細菌感染,其次為克雷伯氏菌 (Klebsiella P) 大約占10%,而變形桿菌 (Proteus M) 則占5%。
泌尿道感染,按照發生的部位,分為三種,症狀如下:
1. 尿道炎: 頻尿、解尿灼熱疼痛。
2. 膀胱炎: 血尿、下腹不適、頻尿、解尿灼熱疼痛。
3. 急性腎盂腎炎: 發燒、腰部疼痛、頻尿。
• 年輕女性 ( 50 歲以下): 發生的原因
1. 頻繁的房事: 房事過度,容易發生膀胱炎
2. 飲水不足
3. 憋尿
• 更年期女性 (50 歲以上): 發生的原因
1. 雌激素缺乏 (更年期): 為更年期女性,發生尿路感染的最主要原因
2. 飲水不足
3. 憋尿
4. 解尿不乾淨 (有餘尿): 因為(老化、婦科手術、放射治療),造成膀胱收縮不良。
5. 患有萎縮性陰道炎
• 複雜性膀胱炎: 要提高警覺
女性泌尿道感染可分為單純性與複雜性兩大類。單純性膀胱炎通常發生於健康女性,症狀包括頻尿、急尿、排尿灼熱感與下腹不適。複雜性泌尿道感染則見於懷孕、尿路結構異常、糖尿病、免疫低下 (服用類固醇)、長期導尿患者,需進一步檢查與治療。
臨床治療上,首選抗生素應依據地區抗藥性與腎功能選擇。常規抗生素就可以產生良好治療效果,用藥7-14日。若懷疑上行感染或伴隨發燒與腰痛,則需考慮腎盂腎炎並給予廣效抗生素或靜脈抗生素治療。懷孕婦女的泌尿道感染則應積極治療,因其與早產及低出生體重相關。
• 反覆性感染
反覆性泌尿道感染(Recurrent UTI, rUTI): 定義為六個月內兩次或一年內三次
以上感染。其病因包括性行為頻繁、使用殺精劑、陰道萎縮或排尿不完全。非藥物
預防策略包括充足水分攝取、性交後排尿及避免陰道殺精劑。更年期後女性因雌激
素下降導致陰道乳酸桿菌減少,陰道局部雌激素治療可有效降低復發率。
女性也可採取自我起始治療(self-start therapy),於症狀出現時自行服用三日
療程抗生素,既能減少醫療資源消耗,又可提高生活品質。
• 結論
整體而言,女性泌尿道感染之防治需兼顧抗藥性管理、個體化預防與生活習慣教
育。更年期女性如果反覆發生尿道炎,膀胱炎,建議考慮短期服用賀爾蒙。其他的
治療包括益生菌、定時滋潤私密處,例如黑種草油、蔓越莓,可以做為抗生素的輔
助治療。
參考文獻
1. Gupta et al.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35, no. 1 (2001): 41–50.
2. Geerlings et al.Microbiology Spectrum 4, no. 5 (2016): 1–19.
3. Nicolle et al.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.” ClinicalInfectious Diseases 68, no. 10 (2019): e83–e110.
4. Harding et al.BMJ 376 (2022): e068229.
5. Kranjčec et al.World Journal of Urology 32, no. 1 (2014): 79–84.
6. Perrotta et al.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, no. 10(2008): CD005131.
7. Alvarez-Arroyo et al.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3, no. 1 (2023): 151.









